買這本書的動機很單純:想知道死亡是什麼。
 應該說,
 想了解對於死亡看得開的人心裡的想法是什麼。

昨天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
依個人看書的習慣是,同一本書會翻上個兩三次,
所以第一次看時沒動到什麼大腦。

雖然沒動到大腦思考,但從書中擷取到了幾項個人也認同的觀點:
 1. 現今的社會是由物質構成的
 2. 大眾媒體傳遞著高達80%的無意義訊息
 3. 物質至上是社會風氣構成的「觀念」
 4. 社會大眾多是盲從

現今的社會是由物質構成的
 在物質不缺的現在,「擁有」似乎變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無論是否是自己能力範圍內負擔得起的東西就是想要;
 無論是否是必要的東西,總而言之就是想要。
 「因為你有所以我也要有」。
 也有些人是出於無奈購買著超出能力所及的東西,
 「因為大家都有,沒有很奇怪」。

 無論用什麼方法就是要得到,
 「物質」似乎變成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

大眾媒體傳遞著高達80%的無意義訊息
 有人說過,
  「將新聞稿的主觀用詞全部刪除之後,就能看到事情的真相了。」
 諷刺的是,這樣的新聞沒人想看。

 看熱鬧是每個人都喜歡做的事情,
 但看的多半是自己沒辦法插手的事情。
 「某某某有外遇」、「某某某離婚了」、「某某某上夜店了」... ...
 那又如何?

 我也曾經到媒體介紹的「超好吃」的店去,
 當下只有「被騙了」的感覺。

社會大眾多是盲從的
 經思考過而追隨者,不在此範圍內。

 大多數人覺得是正確的事情 = 真理
 or
 有權有勢有錢的人 = 真理


 什麼是盲從、什麼是經思考過而追隨?
 當被反對意見時,從對方的回答方式便可得知了。
  經思考而追隨者自有一套道理與標準,
  雖然與自己的意見不同,但對方會提出自己的想法進行反駁。

  當盲從者的意見遭反對時,
  他腦中既有的知識已山窮水盡時便會開始搬出「誰誰誰說的」、「大家都這樣說」,
  或甚至開始無理取鬧、耍脾氣、轉移其他話題開始開罵。

 最容易被煽動的是盲從者,也難怪革命的是困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