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該遵守的還是請您注意:
涉及廣告、人身攻擊、令人感到不快等之留言一律刪除。

目前分類:寵物話題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日本人對於「我的」跟「我的以外」的分別與對應態度相差很多,
這是「團結心」至上之下產生的弊病嗎?

= = = = = = = = = = = = = =

日本寵物可回收 兩天後送進瓦斯室
文章來源:今日新聞

英國一名婦女把別人家的貓咪丟進路邊垃圾桶,害貓咪受困整整15個小時,整個過程都被監視器拍下來,這名丟貓婦女也被鄰居大罵實在可惡;但是在日本,把不想養的寵物貓、寵物狗當成「資源回收」處理卻行之有年,日本40個地方縣市在固定的時間都有「寵物資源回收車」行駛,這種做法恰不恰當,也一直都是爭議。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看到這篇報導時覺得很意外,
但仔細思考以後,卻覺得這樣的結果似乎是有跡可循的。
從健康食品來看:
 歐美人因為醫療費用高,因此對於保健的觀念十分重視,
 也促使健康食品的發展十分迅速與發達,
 或許是這樣的原因,寵物用保健食品在歐美也是十分普遍的;
 相對的亞洲人有著「醫食同源」的思想,並不會刻意想吃健康食品,
 也或許是這樣的觀念,
 就我問過的台灣人、日本人,大部分的人並不覺得寵物用保健食品是必要的。
人們容易將在人類社會中學到的知識或道德觀套用在動物身上,
也因此從各個國家的養寵物觀念中,不難看出該民族性的特徵。

朋友曾經提過:
 歐美人將寵物視為伙伴;亞洲人將寵物視為小孩。
但我覺得,歐美人應該也是將寵物視為小孩,
只是歐美人與亞洲人對於小孩的教育方式與觀念是不同的:
 歐美人將小孩視為「個體」,尊重他們的想法與看法;
 亞洲人將小孩視為「私有物」,要求小孩照著自己的理想走。

話說回來,
日本人的「喜新厭舊」、「拒養二手動物」的心態,我想在台灣也是常見的.

- - - - - - - - - - - - - - - - -

日本遭遺棄狗狗 幾乎只有死路一條

文章來源:REUTERS 路透日本德島縣29日電

被處死是流浪狗在所有國家面臨的共同命運,但在日本,進入市收容所的狗狗被處死的機率,比找到新家大得多。

將寵物自收容所「救出」的觀念已在其他一些工業化國家根深蒂固,但是動物福利人士表示,在日本,流浪狗往往因將狗狗及其血統視為地位象徵的觀念而遭殃。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挺有趣的一則新聞。

之前在漫畫曾看過類似的故事:

 一隻為寄身蟲所苦的狗狗十分討厭去醫院,
 看到穿白衣的人就咬。
 但經過治療了以後,或許他真覺得身體不適症狀都消失了,
 只要一有不舒服的時候就會自己跑去醫院看診。

從狗狗會自行就醫、會過馬路等等事情來看,
可發現部分狗狗逐漸懂得人類生活的步調了。

- - - - - - - - - - - - -

美國狗受傷自己跑到醫院就醫

文章來源:中廣新聞網

美國一家醫院日前發生一件奇怪的事:當地一條狗受傷後,自己跑到醫院就醫.

據美聯社報導,這件事發生在(新墨西哥州)(法明頓市)(聖胡安醫療中心)。上星期六深夜,這家醫院急診室的自動門突然打開,一條狗走了進來。這是一條德國牧羊犬,它的一條腿受傷,鼻子和爪子流血。

急診室醫生立即聯繫一名獸醫。獸醫檢查後說,這條狗可能被其他狗咬傷,但牠很聰明,自己跑到醫院就醫。這名獸醫把這條狗治療後,再把牠送到動物收容所找到主人後把狗領回。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人的觀念是,寵物不是養來「寵」的;
而一般人類"飼養"動物的行為,也不能說是「好事」。

人類飼養寵物的「目的」是什麼?
 因為看起來可愛?
 因為看了牠的臉就能使內心感到無比的幸福?
 還是因為這個家裡有著需要牠的必要性?

第一個理由我相信不論誰來看都知道,這是最爛的理由,
但犯相同錯誤的人卻也是最多的。
 這樣的心態可以比擬為:以異性的外在美來決定交往的對象。
 一但外在不美了、或看膩了,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對「人類」都可以甩頭不認了,更何況對象是動物?
但好在的,動物並無法說出人類聽得懂得語言,
飼主也不怕被拋棄的動物會到處散播中傷他的話、或對他進行復仇。
結論是:這樣的飼主是最爛的。

第二個與第三個都是好的,
但我比較贊同第三個理由:因為有牠存在的必要性。

所謂的存在的必要性指的是,牠有牠可以執行的工作。
就如在牧場裡幫忙趕羊、在雪地中幫忙運輸、雪地救難犬、導盲犬、甚至看板貓犬...等等。

過去曾在漫畫中看到一句台詞:
「要在村裡生活在這裡就必須得幫忙打獵,我們沒有理由供應牠衣食無缺的生活。」
 故事內容是說主角撿到一隻喪母的小葛利芬(鷹頭獅身),
 長大後的小葛利芬不會打獵,主角的母親便打算將小葛利芬抓去賣掉。
最後當然是HAPYY ENDING,只是這句話一直烙印在我的心裡。

過去曾覺得,勞役動物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
但如果順應著動物的習性,讓動物幫忙我們進行各種工作,
從「單方面付出」變成「雙方合作」;從「孩子」晉升到「同伴」,
這樣的感覺不是更好嗎?

- - - - - - - - - - - - - - - - - -

流浪幼犬爆增 義工網上徵「狗奶媽」

文章來源:今日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新竹縣在農曆春節後爆發幼犬棄養潮,有一家流浪動物收容所一口氣收養了30幾隻還未滿月的流浪幼犬。由於數量實在太多,義工們在網路上徵求「狗奶媽」幫忙餵奶,並且呼籲民眾能認養牠們。

流浪狗在生育時都會產下一大堆小狗,從過年到現在,新竹縣街頭就出現30多隻流浪幼犬,收容所就把牠們帶回來照顧。但幼犬的數量實在太多,除了請狗媽媽幫忙餵以外,義工們還得泡牛奶才能餵飽牠們。

為了能讓幼犬能有完善的照顧,蘇姓義工還自掏腰包買奶粉,並且在網路上號召網友們一起來當「狗奶媽」幫忙餵奶。不過,只靠狗奶媽還不夠,按照規定,流浪犬收容12天後沒人認養,就要處以安樂死。

目前義工們盡力把小狗們餵飽、洗淨,讓牠們長得健康又漂亮,希望牠們能在期限內早日找到溫暖的家,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孫榮宗、張嘉慧)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涉略了跟寵物相關的資訊,
在現今少子化、不婚族增加的時代裏,
寵物們逐漸取代了人們心目中「小孩」的地位,
最主要是寵物能滿足人類的「被需求感」吧! 

自家也養了兩隻鸚鵡,本人是採取「放任」的方式飼養...
看來若真的要養阿狗或阿貓,我可能得養貓比較適合了...

回主題,
過去常把剩菜剩飯丟給狗狗食用,現在則常聽到「不能把人的食物丟給動物吃!」
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想了好一陣子,偶然的機會問了個養狗狗的朋友才知道,

 「不是不能餵,而是不能給加了過多調味的食物。」

畢竟各生物所需的營養不同,體型不同、所能攝取的營養量也會不同。

還再餵寵物吃便當嗎?
為了他們的健康,請停止餵食吧!

- - - - - - - - - - - - - - - - -

10種人和狗可共享的特別食物

文章來源:今日新聞 記者林育綾/整理報導

人和狗生活在一起,有時也想幫牠們加菜換換口味,但許多人類的食物對狗健康有害,到底怎麼吃才安全?美國《摩登狗》(MODERN DOG)雜誌網站最近針對愛好美食的飼主,公佈了10種狗可以吃的食物,但當中有許多不可過量,僅能當「小菜」,爆米花、花生醬等都入榜!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團團跟圓圓來台時引起不小的風波,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樣身為熊字輩的台灣黑熊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也許,熊貓是保育類動物,所以有著高規格的待遇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台灣黑熊是台灣的代表,也是原住民心目中的靈獸。

 『當初動物園為了私心,

  將牠們抓到山下關在有限的空間裏供人觀賞; 

  如今,又讓牠們受到這樣的不平等待遇,

  如果你們有良知,請放牠們回去吧!』

原住民代表的這席話令人覺得感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由時報 2010/01/25【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

   

貓熊「團團」、「圓圓」開展滿週年,相對於台北市立動物園當初風光慶祝,昨日卻低調處理。園方曾樂觀預估第一年參觀人次上看六百萬人次,但實際僅三百六十五萬人次,達成率僅六成,也只有無尾熊、國王企鵝第一年參觀者的六成八、五成七,可說是票房失靈。

 

鉅資建館 票房僅有預期的一半

在環保人士質疑聲中,團團、圓圓於九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由中國四川引進台灣,九十八年一月二十四日面客。擔心參觀人潮擠爆動物園,園方祭出號碼牌措施,甚至在高速公路的資訊可變標誌(CMS)告知剩餘號次。但因人數不如預期,去年十一月起,除團體遊客採網路預約參觀,平常日一般遊客根本不必抽號。

參觀人數少,園方昨天悄悄慶祝貓熊來台一週年,民眾張昱謙觀察,園方、來賓及媒體記者比遊客還多,他如果沒入園,根本不知道有此活動。他說:「一般遊樂區、百貨公司週年慶都大肆宣傳,園方『低調慶祝,場面冷清』,市長郝龍斌也沒參加,實在很奇怪。」

台北市議員吳思瑤、徐佳菁認為,團團、圓圓人氣泡沫化,市府仍以「因應參觀貓熊人數增加」的荒誕理由,今年新增十三筆共一千五百多萬元的貓熊相關預算,非常可議。

吳思瑤也批評,北市府平均每年編列三千一百五十九萬元用於貓熊,約園方總預算的三分之一,遠高於無尾熊的四百卅三萬元、國王企鵝的六百卅六萬元,其他動物待遇則遠遠瞠乎其後。

動物園動物組長趙明杰受訪坦言,兩隻貓熊去年飼料費一百七十四萬元,五隻無尾熊一百四十多萬元,八隻台灣特有亞種「台灣黑熊」才一百萬元。徐、吳認為:「M型化的動物園,資源配置合理性應嚴加檢討。」

 

預算再增 市議員批北市府可議

動物園發言人金仕謙指稱,鑑於遊客過去參觀無尾熊、國王企鵝,排隊一小時卻只能看幾十秒,貓熊入館後,實施抽號入館措施,參觀型態轉變,情況大有改善,遊客自主性也提高;園方善盡動物保育教育責任,不會利用牠們追求經濟利益。

金仕謙說,在全球金融風暴之下,該園去年有三百六十幾萬餘人入園參觀,營收約一億三千萬元,前年三百廿八萬餘人參觀,營收約一億元,去年比前年成長。

吳、徐另外抨擊,總統馬英九及市長郝龍斌,罔顧貓熊是華盛頓公約列管瀕臨絕種保育動物,以移地保育名義強行輸入台灣,徒讓中國利用貓熊統戰、矮化我國,得不償失。

郝龍斌核心幕僚回應,小朋友喜歡貓熊是事實,市府不認為其中涉及統戰意涵;市府擔心動物園教育及參觀品質下降,抽號限制人數,使實際參觀人次與預估值有落差,但可見管控有效,沒有失序。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