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該遵守的還是請您注意:
涉及廣告、人身攻擊、令人感到不快等之留言一律刪除。

目前分類:思考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話說看「謊言實境秀」的當下,對於人性越來越感不信,
且不知為何,情緒也受到了影響。

但耐著性子看到最後一頁,突然整個心情放鬆了許多。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看「謊言實境秀」這本書,
不看還好,看了對於身活週遭的各種資訊的不信任感更強烈了。
---

「每個人一天至少會說三個謊」,
也就是「說謊是人的天性」。

人說謊的目的不外乎: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在沒事可忙時最容易鑽牛角尖,
而生物可悲的習性是,最容易記得不愉快的事情,
所以,閒人嘴裡吐的永遠抱怨多於感激。

最近容易為相同的事情苦惱而心情不愉快嗎?
那就多忙吧!

腦袋放空永遠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幸福。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創造快樂,得先沉浸在快樂的環境中;
 想創造幸福,得先沐浴在幸福的氛圍中。」

這是我今天總算想通了的一句話。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姓貴族」,

用爆笑的手法記錄著作者在北海道的生活點滴。

裡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出生於務農家庭的學生們上學的情況。

由於務農的關係,

對於解剖生物、令人害羞的健康教育課程、操到不行的體育課跟社團活動,他們的反應是稀鬆平常,

但對於一般都市學生重視的國文、數學、英文等課程卻是瞌睡頻頻。

其中,學生們假日時得回家幫忙,

也就是沒有寒暑假、也沒有黃金假期。

(作者的父親曾以『只有笨蛋才會在黃金假期去賞花』來哄小孩)

- - -

看到這本漫畫時當下的反應是:務農真辛苦阿,小孩連寒暑假都沒有...

過去對於放寒暑假從來沒質疑過,也覺得這是必然要有的「福利」,

但自從畢業了以後,卻對這種曾經享受過的福利感到懷疑。

『一樣都是在工作,為何教師擁有的假期比其他職業的人多?』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15 Sat 2011 17:41
  • 歷史

「歷史」每天都在形成,

應該說,「歷史」是隨時隨地在更新記錄。

- - -

政治改革,是「歷史」;

國家戰爭,是「歷史」;

民族遷移,是「歷史」;

科學新知,是「歷史」;

社會認知的變化,是「歷史」;

前年發生的金融風暴,是「歷史」;

上上上星期的跨年晚會,是「歷史」;

甚至,

昨天上班時在充滿陽光的房間裡發呆了二十分鐘,也是「歷史」,

雖然這段「歷史」似乎對其他人是無意義的,

但,

如果這段「歷史」是數十、數千、甚至上萬人一同進行的,

即變成了一段有意義的「歷史」了。

- - -

「歷史」隨時隨地都在發生,

只是,多數人同時體驗的「歷史」較容易被保存、被流傳下來。

從個人角度看似無意義的「歷史」,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無法造成什麼影響,

但如果是數個單一個體發生了、或度過了相同的「歷史」,

這個「歷史」也許能改變未來的走向也說不定。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了某個談話性節目,主題在談論有關翁山蘇姬的種種事情。
對我而言是個陌生的話題,但也因此小上了一課,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緬甸風災的話題。

緬甸風災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募款金通過「正常管道」進入緬甸,
九成以上的募款金進入了緬甸政府的口袋裡,
人民實際上得到的救援金並不到一成。
了解緬甸政治體系的人,會避開「正常管道」,
轉而用『其他管道』將金錢或物資送入當地人手上。

這不禁讓我想起長輩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無私的愛心是令人感動的事情,但盲目的愛心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過去把錢投在乞丐的碗裡是幫助;現在則有八成的機率是幫別人生財。

所有的事情都隨著時間、地域、國家、民族風情而有所改變,
人們認知的觀念與知識也無時無刻地在改變著,
現在社會的「真理」,在過去也許是個無稽之談,在未來也可能被推翻掉。

我想,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不知道、也不是做不到,
而是知道了、做到了,但最後發現被騙了。
也因此需要了解各種事情、得多接觸各種不同角度的事情才能歸納出真正的事實。

但人生有多少時間可以看清所有的事實?
短時間判斷事情的真偽也是一門學問阿...。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這本書的動機很單純:想知道死亡是什麼。
 應該說,
 想了解對於死亡看得開的人心裡的想法是什麼。

昨天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
依個人看書的習慣是,同一本書會翻上個兩三次,
所以第一次看時沒動到什麼大腦。

雖然沒動到大腦思考,但從書中擷取到了幾項個人也認同的觀點:
 1. 現今的社會是由物質構成的
 2. 大眾媒體傳遞著高達80%的無意義訊息
 3. 物質至上是社會風氣構成的「觀念」
 4. 社會大眾多是盲從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朋友轉寄的文章,出處不詳。

無論得到什麼樣的東西,身邊一定會有另一樣東西會隨之失去,
要留住哪個東西,操控在自己手中,
但,一定要保留能使自己快樂的東西。

= = = = = = = = = = = = = = =

我在柏克萊念博士的時候,交到了一位美國好朋友,他叫約翰,我當時是單身漢,他已婚,太太非常和善,常找我到他家吃飯,我有請必到,變成他們家經常的座上客。

約翰夫婦都是學生,當然收入不多,可是家裡卻佈置得舒適極了,他們會買便宜貨,收集了不少的瓷娃娃,有吹喇叭的小男孩,有打傘的小女孩,也有小男孩在摸狗等等的娃娃,滿屋子都是這種擺設,窗臺上更是放了一大排。我每次到他們家,都會把玩這些瓷娃娃。

約翰告訴我他們的瓷娃娃都是從舊貨店和舊貨攤買來的,有一天,我發現一家舊貨店,也去買了一個瓷娃娃,是一個高高瘦瘦的少女,低著頭,一臉憂鬱的表情,等約翰夫婦再請我去的時候,我將他帶去,他們大為高興,告訴我這是西班牙Lladro娃娃,這家名牌公司的娃娃個個又高又瘦,也都帶著憂鬱的表情。他們一直想要有這麼一個娃娃,可是始終沒有看到,沒有想到我買到了。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17 Sat 2010 23:39
  • 忌妒

你有的,我沒有。
 
產生忌妒的同時,也產生了不解,
同時也了解了,自己真正要解決的是那「不解」的困惑。
但「忌妒」的心情卻比「不解」來的強烈。
 
但若不會忌妒,卻會被另一個人視為「你不重視」。
 
所以 忌妒 = 重視,
自我為中心的重視行為。
 
在身體遭受到忌妒情緒驅使下產生的行動之前,
如果能更加重視「不解」,解決「不解」的問題,
或許一切悲劇都不會產生也說不定。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