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的歷史教訓裡,
想想中國為何會遭到其他國家的分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來源:旺報

中日關係在釣魚台事件後,陷入緊張,中國甚至祭出禁運稀土出口至日本的制裁;日本也迅速做出反應,立即與蒙古洽談稀土開發的合作,並從廢舊電器中提煉出稀土資源,減緩過度依賴中國進口稀土之衝擊。大陸媒體警告,日本在面對危機甚至危機發生前,就做到「有備無患」;而中國面對危機時,卻遲緩、麻木,北京當局必須高度警惕。

《南方日報》指出,釣魚島事件發生後,日本迅速加強警備,擴充防衛力量,增加預算,並欲購買全球鷹無人機。同時,加強美日同盟,並計畫11月舉行「奪釣魚島」軍演。中國政府還沒打算用武力解決釣魚島問題,日本就已經提前想到這一步,且已經準備好了應對策略。

同時,日本外相前原誠司稱,對中國人和韓國人在日本各地購買不動產一事「有必要進行一些探討」,必須討論外國資本獲得日本不動產的相關法律制度等。《南方日報》表示,日本已經預想到中國強大後,會像日本當年大肆購買美國資產般,大量購入日本的不動產。因此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日本政府極有可能制訂政策,限制中國等國在日本的固定資產投資。

至於稀土爭議上,除了正和蒙古洽談共同開發合作外,日本經濟產業省還準備協助日本企業前往哈薩克和越南開發稀土礦,並提供補貼鼓勵開發減少稀土使用量的技術。日本政府從撞船事件後做出因應策略,不過寥寥數日。

《南方日報》強調,日本政府積極應對,日本國家危機感可見一斑。報導還稱,與日本限制外資投資不動產不同,中國房市是向外資敞開雙手的,成了外資天堂。中國地產大鱷透過各種方式與西方資本「合作」,或西方資本直接進入中國房市,助漲高房價,增加宏觀調控困難。

報告認為,日本有著一種危機感和緊迫感,在面對危機甚至危機前,就已未雨綢繆了;中國面對危機時,反應遲緩、麻木,始終慢半拍。中國正在崛起,經濟總量已超過日本,但不能沉醉於此。應該警醒,保持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國家危機感。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6/140/2ee3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