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看的山田孝之的第二部作品。
廣告詞打著:手塚治虫最具爭議性的作品。
個人看完整部片後,原以為是那血腥的犯罪過程而倍受爭議,
後來實際翻完原作後才發現並非如此,
也了解到,為何有人對電影版感到失望。
--- ---
演員:玉木宏
山田孝之
石田ゆり子
石橋凌
山本裕典
山下リオ
風間トオル
デヴィッド・スターズィック
鶴見辰吾
中村育二
半海一晃
品川徹
監督:岩本仁志
2009年 日本
--- ---
(以下心得可能會洩漏劇情,請小心服用)
個人是先看完電影版才看原作的。
原作中的血腥的犯罪行為+不正常性關係的黑暗題材,
讓創作了眾多正面、英雄形像代表作的手塚大師飽受倫理道德上的批判。
電影版修改了原作中兩位主角的生活背景設定及部分性犯罪、性關係的情節,
保留了血腥的犯罪要素,故事則以奪取MW(化學兵器)為主軸。
結城(玉木宏飾)從變裝癖+複雜的性關係+異端殺人者、變成思想異端的殺人者;
賀來(山田孝之飾)的性格則180度大轉變,從陽剛變成軟弱。
劇本修正過後的MW,個人覺得差異最大的不是結城,而是賀來。
少了違背道德觀的慾望束縛,賀來的罪惡感弱掉許多,
且隨著劇本的修正,賀來的性格也偏弱,
感覺兩人的關係從對等的地位降至頭頭跟小跟班。
電影與原作,賀來的罪惡感的層次差異很大。
電影中提到,對賀來而言,結城有如救命恩人的存在,
將兩人的關係詮釋成「救與被救」,
因此賀來一直糾結在對於協助並隱瞞救命恩人(結城)犯罪的罪惡感中。
而原作裡的賀來因對結城抱持著特殊情感,
且先下手對結城做了社會道德上不被允許的事情,
兩人的關係不止曖昧,賀來又在結城犯罪時默許他的行為,
因此長期被自我的道德審判所苦。
罪惡感的層次差異來自於「性慾」。
MW的故事裡,「性慾」方面的設定對劇情的張力上產生很大的影響。
但電影版如真按照原作下去拍攝,對飾演結城的演員來說應該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吧。
(且從保護級升至限制級...但我想或許會造福某些人...)
圖片出處:テレビドガッチ
每次看到這一幕都覺得怪怪的,原以為是我自己思想腐掉了,
但演員們的確是努力地把原作裡那曖昧關係呈現出來。
也不難理解為何會有曖昧的劇照了。
--- ---
結論是,
MW之所以被視為傑作,應該是角色心理層面上的細膩設定。
綜觀視聽者給予該片的評價,
電影版只保留了血腥殺戮的要素,對支持原作的人來說似乎是不可原諒的背叛。
記得MW的幕後花絮裡山田孝之曾提到,
他在揣摩賀來的感覺常常要陷入矛盾與罪惡的情緒之中、整個人也變得很痛苦。但看玉木宏輕鬆就抓住了結城的感覺,且隨心所欲地將結城完美地詮釋出來,讓他覺得很羨慕。
玉木宏還真適合這個角色(遠目)。
話說在綜藝節目中看到玉木宏私底下的生活樣子後覺得,他在交響情人夢裡演的根本就是他自己啊(;゚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