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點一點的讀著「竹中藏平」的書,
他引用了某位人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幾個笨蛋聚在一起還是笨蛋。

縱使後段文沒提到這話的意義,
馬上還是會聯想到「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句話。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其意義主要表達集思廣益,
能力雖平庸,但三個平庸之人相互切磋,亦能想出不遜於智者的謀略。 

那麼,笨蛋聚在一起還是笨蛋呢?

一開始看到這句話覺得有點不是滋味,
後來想想,
「勝過諸葛亮」之諺語,應該也要考慮到相互切磋者所處的環境與心態。
如果對於事物沒有好奇心、視野狹隘的話,
像這樣的人不論聚集幾個,都沒辦法迸出好點子的。

腦袋靈活,
也許是天資聰盈下富有的能力,
但視野廣闊也能擁有相同的能力,
不同在於前者為天生、後者為努力得來的。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典故由來  
文章出處:一棵開花的樹

中國有一句俗諺:「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意即:三個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協力集思廣益,也能提出比諸葛亮還周到的計策。這句話將諸葛亮作為智識的標竿,可見諸葛亮在中國人心目中崇高的地位。但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可從三國赤壁之戰流傳的稗官野史來略知一二!

周瑜相約諸葛亮議事,並故意問諸葛亮:「水路交兵以什麼兵器為先?」待諸葛亮回答說:「江上作戰以弓箭最為重要。」他便以軍中缺箭為理由,請諸葛亮監造十萬枝箭。其實周瑜是基於妒才的心態,因此想藉三天內造十萬枝箭這項「不可能的任務」順勢除掉諸葛亮。

諸葛亮聽了後也不緊張,帶著三個隨從到江邊察看,預料三天後將起大霧,於是想到了「草船借箭」的妙計,吳軍船隻可以乘濃霧靠近曹操水寨「借」得十萬枝箭,所以便告訴周瑜:「三日內若事情未成則甘願受罰。」

諸葛亮當天便叫三個隨從在二十艘小船兩邊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蓋。三個隨從完成以後,便向諸葛亮回報,還向諸葛亮提出想法:「軍師真是神機妙算,不過若是以目前的擺設,可能會被看出破綻,曹軍恐怕不會輕易上當!」

面對這樣的建議,諸葛亮想聽聽他們三人的意見,不過他們希望在第二天晚上才讓諸葛軍師看,諸葛亮笑笑未加以駁斥,僅靜觀其變。第二天晚上,三個隨從安排妥當後便請諸葛亮到江邊察看,只見每艘小船的船頭都立著兩三個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來就像真人一樣。諸葛亮看到這樣的設計,也不禁笑著說:「真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人難敵三人之智呀!」

之後,曹軍在慌亂中果然中計,萬箭齊發射向小船,諸葛亮也就輕輕鬆鬆借到十萬多支箭,此即「孔明借箭」。由於那三個隨從是皮匠出身,也就出現「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諺語!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為什麼是”臭”皮匠?
文章出處:奇摩知識+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在三國時代有臭皮匠這個名稱嗎?
這代表是後來人自己穿鑿附會上去的。

但是三國時代打仗的時候有一個官位叫做裨將,原本應該是三個臭裨將勝過一個諸葛亮,裨將乃是戰場上面最小的帶隊官。

三個臭裨將勝過一個諸葛亮,乃是說三個平庸的裨將如果團結一致還是能勝過一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所以這邊的『臭』所代表的是平庸的意思,而『三個臭裨將』也因為聲音跟『三個臭皮匠』聲音很相似而誤導成這樣的。畢竟一般的民眾對於『皮匠』跟『裨將』對於皮匠一定比較熟悉,所以是這樣因為聲音而誤解成臭皮匠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