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讀完只有「無言」兩個字可以形容,尤其是關於偷渡與走私那一部分。
個人不認同偷渡與走私的行為,
 但如果從商人的角度去想,
 依附在富國(富者)身邊進行交易買賣,的確是致富的捷徑。

「飯都吃不飽了,留個尊嚴能做啥?」
不知怎的浮出了這句話來...

- - - - - - - - - - - - - - -

文章來源:台灣立報 文/林怡君

與幾個沿海省份相比,神州大地上,福建的曝光度顯然要少得多。外省人士──尤其在北方,對福建的文化風俗,也知之甚少。「千不怕,萬不怕,就怕聽福建人說話」,雖然這句順口溜原是要描述聽懂福建方言的困難,但同時也能察覺出,外省人士對福建的陌生感。

在北京,要是有計程車司機和你閒聊,問起你是哪來的,只要說是福建,多數情況下,就算再能侃的北京的哥也沒話可搭,因為對福建的了解實在太少了。只能問問你:「從北京坐火車到那兒,要多久啊?」之類屬於基礎知識類的問答。

 

十里不同音

福建對許多外省人士而言,似乎總有一層神秘的面紗。「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音」,是描寫福建的最佳寫照,福建實在很難一言以蔽之,東南西北中,福建大不同。閩北人安貧樂道,閩東人求穩怕亂,閩西人重宗內聚,而「過番」(下南洋)、「出洋」,到外面闖世界,則是閩南人的風尚。

在福建,經常翻過一座山或是涉過一條河,語音就有變化。很長時間以來,筆者誤認為福建的方言就是兩種,北邊是福州話,南邊是閩南話。後來才知道,這是極大錯誤。福建使用面積較廣的方言就有:福州話、閩南話、客家話、閩北話、莆田話、三明話等等。但即便同是閩南話,泉州、廈門、漳州的發音和語調上各有不同;同是客家話,永定、長汀、武平的發音也不同。這樣還不夠,同是福州語系,平潭、福清和福鼎、霞浦之間已難相通;而閩北語系中,浦城話、邵武話和建甌話也是大相徑庭。還有同一個縣說兩三種話,比如建陽市,東面以水吉鎮爲中心說建甌話,西面以麻沙鎮爲中心說邵武話。

 

邊陲來自中原

福建還是一個「移民大省」,移進來,又移出去。西晉末年,八姓入閩,這八姓是林、黃、陳、鄭、詹、邱、何、胡,這些中原士族爲避永嘉之亂(公元 311元)而南遷,一路輾轉來到福建(也有別的研究認為,諸姓入閩非始於永嘉之亂,而是在更早之前)。其後,歷史上還有數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這些歷代由北方中原來的移民及後裔,構成了後來福建人的主體。

由於福建山川縱橫,交通阻絕,人們往來不便,這些不同時期來的中原移民反而保留了各自的語言和風俗。而現在的中原大地,由於北方民族的不斷入侵與融合,文化早已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反而這邊陲的福建保留了古代漢人的語言和文化。比如,閩南人自稱河洛人。河洛,黃河洛水也。據學者的考據,河洛話保留了上古漢語語音,甚至閩南話(河洛話)還可與現今陜西、河南的一些方言相對應。

 

唐山過台灣

然而,或許血液裡流淌著祖先漂泊的基因,福建人的遷徙之路並沒有就此打住。宋元時,就已有福建人移居台灣的歷史記載。明崇禎初年(公元1628 年),鄭芝龍建議福建巡撫把飢民數萬送到台灣從事墾殖,這乃史上第一次有組織性的向台灣進行大規模移民。至清代,康熙帝禁止大陸人民「無照渡台」。然而,由於福建自然資源並不豐富,老百姓為了討生活,即便違背禁令還是得往外走,涉水出洋。那時有俗諺云:「第一好過番,第二好過台灣」、「過番剩一半,過台灣無得看」。也就是說,到南洋的,大概有一半的存活率;而到台灣的「六死、三留、一回頭」,只有不到1/3的留了下來。

但即便如此,大量的福建人散佈於東南亞乃至全世界,是著名的僑鄉。而台灣,也有超過70%的居民祖先來自福建。前些年,福建偷渡客在海上發生災難而遇害的聳人新聞時有所聞。有句順口溜說:「台灣怕平潭,日本怕福清,美國怕亭江,英國怕長樂,全世界都怕福建」。台灣社會在面對這些大陸偷渡客時,也經常呈現出一種備感威脅的心理狀態。其實,若把鏡頭拉得更遠一點,從歷史的長河上來看,對偷渡並不需要大驚小怪。想想,台灣漢人的祖先,絕大多數都是清代禁海令時的偷渡客,來得早又活了下來的,繁衍了子孫,便成了「開台祖」。

以現在一般的觀念來看,偷渡是一種類似「難民」的不法行為。但據一些社會調查發現,福建幾個著名的偷渡村,如長樂、福清等等,那裡的百姓並不以偷渡為恥,在「致富靠偷渡」的思想下,能夠冒著身命危險,歷經萬難,在外打拚個幾年後,賺了錢,再回家鄉蓋起兩三層的小洋樓,是件可被讚好的事。這難道不是「唐山過台灣」的先民們精神之再現!

 

什麼私都敢走

有人把現今福建經濟之發展,歸結為三點,即黑色經濟、黃色經濟和藍色經濟。黑色經濟,指的是一些不法的經濟活動,比如走私、偷渡,和與黑社會幫派有關的等等。人們常說的:「什麼話北京人都敢說,什麼衣服上海人都敢穿,什麼東西廣東人都敢吃」,這裡恐怕還得補上一句「什麼私福建人都敢走」。 2000年爆發的「廈門特大走私案」,被認為是中共建政以來「走私第一案」,從電腦晶片、化工原料、建材、摩托車、汽車,甚至石油、軍火,犯罪的遠華集團什麼私都敢走。

黃色經濟,當然說的是一些不正當的娛樂行業,據說台商在此貢獻不少。而藍色經濟,是指福建人大多有海外關係,海外資金乃發展福建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據一項新聞報導說,海外移民每年寄回福建家鄉的款項,達5億美元之多,是福建重要的外匯來源。

福建的經濟雖堪稱發達,但卻是個「不出經驗」的地方。比如,有所謂「浙江模式」、「蘇南模式」、「溫州模式」,這幾個經濟發達的地域以自己獨特的道路,成為大陸各地爭相學習的典範。然而,卻從沒聽說過有什麼「福建模式」或是「福建經驗」。這或許是像黑色經濟、黃色經濟這種不正常的經濟發展,搬不上檯面不足掛齒之故。這或許也是許多外省人士覺得福建商人「神秘」的原因。

 

個子不高絕頂精明

或許是千年來代代累積的冒險犯難的移民精神,福建人的進取心很強,比較重視實際利益,也就是成就動機很強的一群人。他們的天性樂觀,不拘泥於小事,非常勤勉,不願受他人支配,有熱血性格。他們具有非常的耐心和堅忍不拔的意志,敢闖、敢拚,腦袋和手段都很靈活。若從商,善於不斷積累資金,從事堅實的事業,有人評價為是「可怕的商業對手」。有個消遣福建人的笑話就說,福建人會在下雨時帶兩把傘,自己用一把,然後賣一把。

說起福建商人,給人的印象大多是:他們的出場,都是以推銷爲目的,什麼產品都有。身材小但能吃苦,個子不高但絕頂精明,一身西服,手裡總拿著一個真皮手包,不吸煙,但皮包內總裝有高檔香煙。臉上永遠都在微笑,他們整天出入飯店、賓館,夜晚各大娛樂場所都能聽到他們的歌聲。

如此行跡,讓外省人士就是摸不透福建商人是怎麼致富的。下一期將再帶您走進更深入的福建,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廈門,一一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