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文/紀惠容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人口老化速度卻又快又猛!這將為台灣女人帶來甚麼樣的命運?
根據內政部統計,目前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二四四萬,占總人口一○.六%,平均每七個青壯年扶養一位老年人,又經建會推估,至一一五年老年人口將提升至廿%,成為超高齡社會,屆時將變成每三.三個青壯年扶養一位老人,很快地,到一四○年將快速提升為卅七%,超前北歐福利國高齡人口率的廿%,甚至是鄰國的日本,變成嚴重老化的國家。
人口結構孩子越來越少,老人卻越來越多,這意味著台灣未來的社會生產、消費動能將快速萎縮,社會力也將跟著削減,而失能人口的長照、醫療的需求負擔卻又變得無比巨大,唯一有生產力的青壯年能否揹得起這沉重未來?
歡迎光臨,該遵守的還是請您注意:
- Sep 29 Wed 2010 13:02
文章分享:長照重擔 別讓台灣女人挑
- Sep 29 Wed 2010 09:28
FF14開賣
前幾天因生日的關係,花了點時間登錄巴哈姆特領取生日小禮,
在網站的首頁看到了FF14的典藏版消息,二話不說就點進去瞧瞧。
典藏版除了遊戲光碟以外,還有附贈些ㄌ一ㄌ一ㄎㄡㄎㄡ的東西,
不過送的東西變豪華了倒是真的。
回想以前遊戲送的多半是手機吊飾什麼的,現在居然送個保溫杯...
不知是製作成本低、還是遊戲市場本身就很好賺了。
看了遊戲內容介紹,心裡有點癢癢的,
連上官網去看了以後更是心動不已。
「好想玩阿...(/TДT)/あうぅ・・・・」
但現在實在沒辦法砸時間下去玩...orz
不過說真的,
我看到FF14一幕幕的遊戲畫面時,並不是被FF14畫面所呈現的炫麗感攝住,
而是被FF14中看到的「FF11影子」所感動到。
某個玩家曾感慨的說:兩個遊戲相比,還是覺得FF11比較經典。
是這樣嗎?
個人還沒玩到所以沒辦法相比,
但如果是做出一款與FF11感覺相近的遊戲,個人可能會很失望。
- Sep 16 Thu 2010 10:06
文章分享: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看了這篇文章後,自己有很深的感觸。
個人是個英文爛咖。
國小念的是私立學校,也因此很早就接觸到了英文,
或許是因老師給了一個令我感到十分沮喪的英文名字有關吧,
對於學習英文就是提不起勁。
Helen,
我得到這個名字時馬上聯想到「黑輪」,當下覺得超不喜歡這名字的。
在國小五年級時總算把A~Z背清楚了,
國一上學期時英文成績都還不錯,
到了國一下學期整個成績宛如自由落體般地,從90高處墜到30邊緣,
連導師(教英文的)整個都傻眼了,還曾因此事叫我去問話,以為我抱病參加考試。
老媽也傻了,因為兄姐的英文都很棒,完全不能理解為何我會得到這種成績。
之後的期中、期末考,
應該說國中三年的英文考試我都沒及格過。
一開始老媽是氣到不行,罵了也恐嚇過了,但英文就是好不起來。
好在之後五專不用念英文,但因長時間沒接觸英文反而變得更爛了。
「為什麼要學英文?」
這是我過去心裡常常浮現的疑惑,
但大人們給我的解答永遠是:會英文才能好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
這樣的答案並不是我想要的,我也不認同,
也因此我沒有辦法全心地學習英文。
之後我轉學習日文,
學習動機很簡單,因為想看日本卡通、想玩電玩,
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學。
之後也因可以用日文溝通,去了日本、也跟了會日文的外國人交談,
後來才真正理解到,學習語言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不就是用來相互理解的工具嗎?
把一個不會英文的阿嬤丟到紐約,她可以透過比手劃腳、畫圖的方式進行溝通,
所以不會英文不會死。
那語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對我而言,語言=短時間可以立即溝通的方法。
當我歸納出這個結論時,
我發現我不會排斥英文、變得想要學習英文了。
對我來說,
我想要的是跟其他國家的人進行溝通,
我想要知道他們的想法與資訊,所以我想學英文。
如果這種結論出現在國中期時,或許會產生出不一樣的我吧。
話說,現在想學英文也得想盡辦法擠出時間...
「學英文要趁早」果真不假...orz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來源:郵件轉寄文 作者是一位英文老師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每次看到有什麼IELTS,托福,GRE考試統計成績公佈,全國一片烏鴨鴨的檢討聲浪,身為英文老師的我,都有種罪惡感,好像自己該被拖出去槍斃一樣。
我們都知道,英文很重要。我們是個海島型國家,我們必須依賴四通八達的網絡和別的國家取得貿易的機會;我們是一個相對弱勢的國家,我們必須依賴大陸以外的強國提供某種形式的外交、武力保護。英文,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同時,也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在國際發聲的可能性。
然而,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我開始常常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家巷口每天8點的垃圾車事件。我家這個社區,算是新竹一流學區附近重要的社區之一。清大、交大、竹中、竹女,還有新竹幾個升學率超好的國中都剛好非常接近我們的學區。社區裡面的人,看得出來,都有一定不錯的社經地位,談吐、待人處世也都很得體。我們在這邊住了一年多,一直都很喜歡這個社區的氣氛和氣質。每天8點,大家拎著垃圾站在巷子口等垃圾車,打聲招呼就開始閒話家常,里長也常常在這個時候,跟我們湊合著討論一些社區哪邊的路燈不夠亮,哪裡的危險路口應該要增加一些交通號誌的設備。一切都很好,也真的沒出現過什麼讓我們非常困擾的問題。一直到過完年之後,有一戶移民國外的住戶,搬回這個社區。
- Sep 15 Wed 2010 10:50
轉載:不平凡的旅程 日人代父母重遊「第二故鄉」
- Sep 13 Mon 2010 16:59
台大生當Show girl 之話題
忘了是哪個節目了,
昨日節目內容針對「台大生當Show girl」之議題提出討論。
由於個人是從一半開始看的,
歸納一下我所看到的各種論點:
職業本無貧富貴賤之分
我想這大家都同意,
但個人覺得,是因從事該職業者的行為表現讓人產生這種想法的。
覺得自己的職業是卑賤的,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就是自視卑賤的;
覺得自己的職業是高貴的,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就是自視高貴的。
長輩不希望名校生從事Show girl是因這是...
大部分的人解讀為「社會觀感不好的工作」,
但這也明確地反映出了這個社會一般人的想法。
也有人解讀為「賣弄身體的工作」、「取代性高的工作」...等等。
同樣的商品,主持人推銷與檳榔西施推銷,商品的價值感會不同
社會觀感對於主持人與檳榔西施的定義不同,
所以產品價值會有所改變。
如要踏入演藝圈就不要念台大了(某藝人的感想)
幫經理提皮包的跟Show girl,大多數人想從事前者的工作
能否解讀成,
當天參加錄影節目、也當過show girl的人、拼命為自己辯解選擇當show girl的人,
其實在她們自己心中,show girl也不是個理想的職業?
頂著台大光環是個加分點、也是個包袱
「我不是因台大而被選上的」,但事實上就是,因為有話題性。
被選擇時是被加分的點;
反之如是自己選擇、或被其他人強迫的,就是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