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該遵守的還是請您注意:
涉及廣告、人身攻擊、令人感到不快等之留言一律刪除。

發飆促成生意? 亞洲人不吃這套

文章來源:REUTERS

根據文化對憤怒反應的研究,跟歐洲裔美國人談生意時,發脾氣或許有助促成,但對亞洲人可行不通,或許還會造成反效果。

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與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試著觀察生氣是否為談判的好策略。先前有幾項研究顯示,發飆可能是有效策略,因為對方視其為強硬的表現。

加州大學的研究找來志願受試者,他們分成2組,其中有63個歐裔美國人、67名亞裔人士或亞洲人。受試者以業務員身份,進行假設性的談判。

受試學生被告知要在電腦談判中推銷手機,並且就保固期與價格達成協議,但研究員未說顧客在談判過程會發怒。

研究發現:「相較於不動聲色的對象,歐裔美國人對生氣的對手讓步較多。但如果對方動怒而非不帶情緒,亞洲人與亞裔美國人較不願退讓。」

第2項實驗開始先告知參加者在研究中,生氣與否是不是可以被接受。

如果亞洲人與亞裔受試者先知道對方可以生氣,他們會作出較大讓步;但歐裔學生若被告知生氣不被允許,也較不可能妥協。

INSEAD研究員亞當(Hajo Adam)指出,當憤怒被認為不合適時,人們會有不同反應。

他說:「大家容易作出負面反應,他們不想再退讓,或甚至想拒絕往來,可能懲罰對方行為不當。」

研究員表示,研究結果對於瞭解文化與情緒在談判中的關係是重要的一步。中央社(翻譯)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17 Sat 2010 23:39
  • 忌妒

你有的,我沒有。
 
產生忌妒的同時,也產生了不解,
同時也了解了,自己真正要解決的是那「不解」的困惑。
但「忌妒」的心情卻比「不解」來的強烈。
 
但若不會忌妒,卻會被另一個人視為「你不重視」。
 
所以 忌妒 = 重視,
自我為中心的重視行為。
 
在身體遭受到忌妒情緒驅使下產生的行動之前,
如果能更加重視「不解」,解決「不解」的問題,
或許一切悲劇都不會產生也說不定。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出處:天下雜誌

海綿寶寶上班怕遲到,高價向蟹老闆租借辦公室當宿舍,他開心的把家裡的浴缸、窗簾整套搬來,更自作主張把蟹堡王的菜單、餐巾紙繡上了可愛的小花,小蝸四處亂爬、黏在客人腳上不走,氣得蟹老闆抓狂大喊:「我再也受不了啦!」

海綿寶寶雖天真又熱情,卻缺了一項最重要的社交技巧:他總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惹毛了身邊所有朋友(除了比他更遲鈍的派大星)。這些和海綿寶寶有相同困擾的孩子讓同學討厭、老師頭大、家長擔心,人際關係陷入大危機。

孩子升上小學中年級,友誼階段從單向溝通進階到複雜的雙向溝通,也是學習同理心與解釋人際互動線索的交友關鍵期。

幼稚園的孩子們交朋友很簡單,記得別弄壞或搶走別人的玩具就好;小一起,他們必須學會融入團體,若有人肯借東西、請吃零食就叫好麻吉,朋友定義在享樂的基礎上。到了三、四年級,進入「給與取」的階段,平常會互相請吃東西、或有相同興趣(如玩遊戲網卡)便是好朋友,除了自己之外,開始會想到別人,逐漸脫離自我中心。這階段的玩伴換得很快,不像高年級多是有獨佔性的小團體。

友緣基金會臨床部SST主任林淑棻歸納,這階段孩子常在肢體行為、物品所有權和心理三個部分產生人我界限不分的狀況。如有些孩子天生動作大,經常打到同學,卻硬說是別人不小心;有些孩子明知橡皮擦是別人的,沒有想偷的意思,但總是等不及先問過別人,就好奇的拿來把玩;有些孩子搞不清楚同學在生氣,還猛對他講笑話。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初,老哥結婚了。
家裡為了老哥的喜事忙的不可開交(雖然我只負責出場而已),
前陣子告一段落了。
 
喜事結束後的兩天,奶奶過世了。
五月底陷入病危狀態的奶奶,家族的人為了一了老人家看孫媳婦的心願,
讓奶奶進行插管,維持她的生命。
在婚禮結束的隔天,奶奶拔管,於次日離世。
奶奶的喪禮預計在月底舉行。
 
奶奶過世當天,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外甥出生了。
聽家族的人說,奶奶似乎知道這個孩子即將來到這世界,
也因此,為了曾孫的到來,奶奶很努力的支持下去。
 
- - - - - - - - - -
 
喜事臨門、新添生命、送走故人。
在這短短的一星期內發生了足以代表生離死別的一生事跡,
我只想對奶奶說:辛苦您了,一路好走...
也想問問外甥:你有看到曾祖母嗎?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型人才」最搶手,培養「和、敬、清、寂」的品格

作者:張漢宜  出處:天下雜誌 381 期 2007/09

今年九月在台灣播出的話題日劇「派遣女王」,劇中擁有數十張證照的特A級派遣社員大前春子,能力傑出又有效率,上班時全力投入,絕不辜負老闆的薪水,但也堅持準時午休、絕不加班。 她認為「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加班表示上班時未盡全力,因而將工時拖長,反而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戲劇效果雖難免誇張,但這齣創下二六%高收視率的日劇,卻呈現了全球競爭中的下一波人才新趨勢──「自律型人才」。

「自律」這件事,為什麼在當今的職場愈來愈重要?這跟日本終身雇用制崩毀、派遣社員崛起有密切關係。

日本企業以往的「終身雇用制」與「年功序列制」逐漸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實力主義抬頭,有能力者隨時可破格拔擢、或跳槽到其他公司。公司內部,資深與資淺之間的倫理逐漸淡去,個人色彩卻愈來愈獲得彰顯。 此外,日本近年來興起「派遣社員」風潮。

日本政府《勞動力調查》報告顯示,二○○五年,日本企業的正式社員為三三三三萬人,其中,非正式社員比例高達三二.三%。若更深一層以二十五到三十四歲的中堅分子來分析,每四名上班族,就有一人是非正式人員。

在這樣的社會趨勢下,除了能力之外,唯有懂得「自律」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競爭中勝出。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