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該遵守的還是請您注意:
涉及廣告、人身攻擊、令人感到不快等之留言一律刪除。

目前1~3集中,參與演出的亞洲角色為日本與中國,
但在第2集的角色總覽裡,
台灣、香港、韓國的角色造型也已經被設計出來了。
令我感到比較好奇的是,台灣竟是以女性姿態被呈現。
 
 台灣帶給人的是需要受保護?
 還是跟各國的過去與現有的關係,
 以女性姿態呈現的話,較有「美好的」感覺?
 (其他國家都是男性... ...)

無論如何,
台灣也能被設計成一個角色出來,感覺挺樂的。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名字,是一篇國際新聞。
 因漫畫內容而引發某個民族的不快。

覺得,會有這樣的事件產生也是「理所當然」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次接觸到這作品,是晚上看電視時無意間轉到的。

 當天播放的故事內容是:
 德國與義大利被抓去拷問,
 德國抵死不從,但義大利哭求地將德國的底都掀光了。

雖然個人對於「萌」作有某種程度上的排斥感,
但故事內容挺吸引我的。
隔天便在網路下訂單,購買漫畫版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實說,看到漫畫的單價差點眼珠子沒掉下來,
比起一般漫畫要貴上二倍,且日版的也是。
本以為或許有用到什麼特殊印刷才會比較貴,
結果拿到漫畫,當下給他失望到不行。
 書的封面看來高級了點,用了珍珠卡紙印刷,
 書的厚度,也沒特別厚,
 書的內容,漫畫草稿印刷。
到底是貴在哪裡阿!!!???

翻開第一本開始看,
 基本上故事是從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敘述起,
 腦子裡多多少少有點歷史印象,
 加上角色的性格是以該國家的民族印象呈現的,
感覺挺有趣的!

中間開始,增加了許多歐洲其他國家,也開始以國家的經濟體制、戰事...等等編織出了新的故事,
 老實說,過去地理跟歷史沒學好,加上對歐美歷史很生疏,
 哪個國家在哪裡、誰跟誰是邦交國、誰滅亡後又產生什麼國家...等等的根本搞不清楚,
 加上作者的畫風,很多角色看來根本就是同一個人,
 光要把國家名稱跟角色臉孔組合在一起就得花一點時間了,
 而誰跟誰的關係、誰的過去又發生了啥事,又得花心思去思考、並想辦法理解。
這應該是第一部讓我看得頭腦很累的漫畫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論:

 1. 角色性格有助於讀者認識各國家的人文特色,這倒是不錯的賣點。
  但就如衍伸出的社會事件一般,
  不一定每個人能認同這樣的刻板印象。
 2. 具有某程度的歷史概念後再讀這部漫畫,或許會比較有樂趣。
  說真的,某些梗實在很難笑,
  但如果考慮到現有的國家背景再來看的話,會覺得有趣多了。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9 Thu 2010 16:13
  • 最近

最近覺得很鬱悶。

或許是個人拒絕外在的生活變化產生的結果,
縱使自己在怎麼排斥,日子還是一樣地有著新鮮的事務產生。

「因為有了變化,所以才多了份樂趣。」

這句話,我懂。

看來憂鬱得來源並非是排斥生活變化,而是周遭的「人」的問題吧。
至少我是如此覺得。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些日子去買了防曬乳。

記得家人曾經說過:數字越多可以撐越久,因此毫不猶豫地拿了瓶標示著「50」的。
但回家擦了以後發現挺黏糊的,
或許是因為時間可以撐得久、所以乳液較「濃縮」?
後來又買了瓶「28」的,
果真擦起來感覺比較舒服。

想到現在的生活裡,防曬乳已經逐漸變成生活必需品,
但並非每個人都有擦防曬乳的習慣,
身邊的人也大都跟我一樣,有就拿起來擦。

「縱使在室內裡,也是需要隔三小時補擦一次呦!」
聽到化妝櫃的小姐這番貼心的叮嚀,讓我真覺得...超麻煩的... ... 

- - - - - - - - - - - - - - - - - - -

防曬油指標令人眼花撩亂 醫師教你看
文章來源:台灣醒報

市面上的防曬產品種類多又複雜,產品上的防曬係數SPF和PA等標誌,更讓消費者看得頭昏眼花。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慧表示,SPF和PA指數,分別是指對抗中波紫外線(UVB)和長波紫外線(UVA)的保護程度,她建議民眾購買時,應注意SPF和PA兩項指標,並選擇SPF25到30的產品為佳。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當下能夠享受幸福的人,那這一輩子都將是幸福的;
 如果覺得今天是不幸的人,那這一輩子都將是不幸的。」(あまんちゅ! より)

人們的心境變化,會影響對於周遭事物審視的態度。
在「我們這一家」裡,曾將這個現象做出最完美的詮釋。
 一天,橘子的心情打從起床開始心情就十分不好,導致於覺得一整天都過得不順遂;
 次日,橘子的心情十分開心,且一天遇到的都是跟昨天完全相同的事情,但卻以快樂的一天收場。

人的心情變化就像帶著一副有色的鏡片,
 心情快樂時,無論看到什麼樣的事情都是帶有快樂色彩的;
 心情down到谷底時,無論是多麼快樂的事情也會到處挑毛病、變得悶悶不樂。

---------------------

文章來源:新頭殼newtalk

橫跨不同年齡及文化,幾乎所有文學作品都用灰暗來形容憂鬱的心境。現在科學家發現,當人們心情鬱卒時,看到的世界的確會變得灰濛濛的。

德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憂鬱會讓眼睛對黑白的對比較不敏銳。這些科學家對實驗者進行視網膜測試,評估受試者的視覺效果。結果發現憂鬱的受試者對色彩的感覺,像是調低了電視的色彩對比設定。

Ludger Tebartz van Elst教授及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的研究員昨天在《生物精神病學》期刊上發表這份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憂鬱時看東西會灰濛濛的情況十分明顯,因此未來可能用這種方法來鑑定憂鬱的程度。

編輯這份期刊的John Krystal教授說:「這個研究很有意思,憂鬱會改變人經驗到的世界。」

「詩人William Cowper說『豐富變化是人生的調味料』。當人們陷入憂鬱,他們難以看到這個世界的紛呈樣貌,這點讓憂鬱的人眼中的世界,看起來更不愉悅。」

這個德國團隊用電子信號分別測量憂鬱和不憂鬱的兩組受試者的視網膜活動。視網膜的感覺細胞可以把光訊號轉化為神經信息後傳到大腦,以便讓人看到東西。

研究發現,不管這些困於憂鬱的人有沒有服用藥物,他們的視網膜活動量,皆大幅減低。而最嚴重的憂鬱症患者,視網膜的活動程度也最低。這個結果讓研究員想到,也許可以靠著偵測視網膜活動以判定人們的憂鬱症程度。科學家預料,這種診斷方式會比口頭問診簡單。

領導研究的Tebartz van Elst 教授說:「這種方法有潛力發展成一種很棒憂鬱症診察方式,對臨床診斷和憂鬱症治療都有深遠影響。」

nekos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